Friday, December 6, 2013

FIAT LUX SF

FIAX LUX





















由兩位舊金山伴侶Alexei & Marie所攜手共同開設的飾品店,響應著2008年美國經濟受創之後的省思,販售著美國本土當地設計師所設計之飾品,一向前衛思維的這個都市,蘊育著許多有才華的飾品設計師,自己所代理的品牌Alex Streeter也是在70年代從SF開啟他藝術設計的道路。在舊金山人們更推崇Shop local這個理念,目的在於減少全球化經濟下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更藉由這個理念讓居民可以更加重視周遭的資源還有商家。

Fiat Lux便是堅持著這個主旨,在美國各地尋找志同道合的設計師,還有特別風格的首飾,來加入他們商店的陣容。某次拜訪東岸的旅途之中Alexei也認識了在Alex Streeter底下歷練多年的Rebekah Harris 還有她自創品牌Flotsam & Jetsam。海洋旅遊冒險混合著神話的主題,使得Fiat Lux感受到舊金山這個海岸城市與他設計的共鳴,就開始了Flotsam & Jetsam在這個都市扎根的機運。

Shop Local!




底下那個八角珠寶盒看的真是讓人心癢癢

特殊飾品區
除了當代設計師飾品的發掘以外,Alexei與他的夥伴兼婚姻伴侶,對於美國vintage飾品具有相當的研究和喜愛,所以他們在四處尋找設計師品牌中間,也會到各地的跳蚤市場或是古董拍賣會尋寶,Fiat Lux店中有一區就是專門出售他們很特別的vintage飾品,有別於平常見到的設計,Alexei更是可以津津樂道地敘述著每一件物品背後的故事以及設計上的含意。

都是有年代的太陽眼鏡
短暫的拜訪從一開始的飾品聊到SF這幾年科技業興起的變化,還有同志活動的進展,為這個獨自一人的城市旅遊多了幾分互動的感覺。也成為一個往後來舊金山會想要暫停交流的角落。

非常用心的小擺設
光看到這個我就覺得他們會跟Rebekah有契合
最後要謝謝Alexei大方給我攝影的機會,雖然blog是中文,不過他依舊十分期待任何的曝光機會還有來自東岸的朋友。


Thank you again, Alexei for giving me this opportunity to take pictures and spending with me. I apologize it took this long for me to publish this introduction. Wish you both well and happy holidays!

Sunday, June 9, 2013

Push to the limit

去年年底的時候,因為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太爽,加上Alex的生意不管是美國還是台灣都趨近平淡,因此決定找了個internship來做做。當初便下定決心絕對只做有付錢的intern,上了研究所好說也是個需要付出心力的學位,所以拒絕回到以前FIT時候被壓榨的免錢勞工生活。

一轉眼接了這個實習工作也超過五個月,往好的方面想就是公司因為付了錢,也不想浪費資源讓我做一些無關緊要的打雜事務,因此每天去都過著非常忙碌的行程。外加在我開始工作的第二個月,整個team重新改組,剩下我跟director兩人,其餘人才陸續加入,瞬間變成資深人員,很心虛。

加上原本晚上的課程,每週過得特別快,也沒什麼閒餘時間寫blog,甚至連Alex那邊要進行都有點吃力。四月春假過完真是覺得自己瘋了,幹嘛沒事找這麼多事情,還做了一個根本是一般正職職位的實習,不過在這段時間還是有學到許多新的技巧跟能力,最重要的是讓我體認到自己所追求的學位還是有點有處的,不是只在學校講一些風花雪月的case study或是很單純的projects。

在這個體驗接近後半期的時候,也得知自己年底會畢業的計畫,不禁得開始盤算明年的打算,正面的經驗是自己的能力有受到肯定,仍舊會擔心之後的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是否能夠得到一個與學歷還要工作經驗相符的待遇。到現在已經不覺得自己一定會去做fashion business,不過還是覺得離不開這個領域,anyway 是該漸漸離開當初的no where了,畢竟一直徘徊也不是辦法,如同當初接受了這個挑戰,也發現了一開始完全想不到的體驗跟認知.

There is always a limit, and I will always have to break it.

Something that I don't know about



這就是台灣的行銷啊,就算是日本做的很成功的日商來台,一樣要用這種膚淺到不行的文案來吸引消費者。

每個男人如果只在夢想這種CH玩具一般的飾品,那還真是沒救了,路上小鬼都珠鍊起跳了,6mm這種沒有滿手大概不算太行。

沒有什麼東西是一定要入手的,也沒有所謂入門款式,這只不過是商業上的手法罷了,要是Alex也這樣搞,那我去跳樓算了。

每天都能寫出無腦文案,催眠消費者

FUCK YOU!

Wednesday, January 16, 2013

Such a world

拉格斐執掌香奈兒30年,沒有掌聲和鮮花
原文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30, 2012

中文翻譯遲了兩個月才出現在NY Times中文網站,不知道為何看完覺得論點真是點到我心中
回想起2001年左右對於這個產業的迷思,不禁有點不好意思了起來。

集團化或是M&A,其實對品牌未嘗不是一件壞事,畢竟能有更多的資源還有行銷管道讓這個品牌與設計延續下去。不過在2005以後時尚界就漸漸的與我緬懷的那時期走遠,簡單來說就是mass market也是文中所說的領導階層的更替,當服飾設計被銷售數字與營業成長牽著走的時候,這個品牌也差不多爛掉了。並不是說這個產業不需要更量化的管理或是銷售導向,而是fashion的本質與luxury goods的本質蕩然無存,原因不在於mass market,而是管理者扼殺了這個產業的精神與文化。

選擇是否與mass market靠攏,不是消費者能決定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設計師去盤算,總歸還是資本主義最虛偽的那句話: maximize shareholders' value。看似很合理的想法,事實上並不是用在這個產業之中。很不幸的luxury品牌有著太高的margin與那亮麗吸引消費者的光環,使得fashion產業變得很世俗,consumer goods! 設計師聯名H&M, Target設計師系列等等,背後的動力不過是一個刺激銷售的動力,還有散佈品牌魔力的管道。

商業方面,其實不需要太困難的策略,可以達成很多的目標。銷售成長可以用漲價達成,反正大家還是買單。增加margin那就來降低成本,以前用100% cashmere,那現在來改成50%/50%,只要品牌光環不滅,一切都好說。更不用提mass market帶來的fast fashion還有亞洲許多的便宜勞工。

寫了這些批判性的想法,不是要表達有多麼的厭惡這個產業,只是許多方面變成很醜陋的展現在眼前,而人們還是要一昧的去讚嘆或者擁護。如同文中所說的 知名設計師在集團領導者的眼中,只不過是商品或是行銷人物,Alexander Wang主掌Balanciega說不是向中國市場示好,不相信的人真的是腦子壞去。當創意人才隨著商業的喜好做更換或利用,那麼真是比職業運動更加可悲,至少每個球員交易過後還是很認真的場上表現。設計師就不一樣了,換了面孔,留下的是比較還有無情的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