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3, 2015

No thanks

2月時候與Miranda認真討論過為何決定不要有小孩,身邊家人朋友漸漸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庭,對於自己的無感也是感到很困惑,所以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這個想法。

某日回家路上,突然想起高中大學時候跟家人的互動,才感覺到父母給的寬容還有容忍,亞洲爸媽很難對自己小孩表達情感,但是回想起來發現那是真實的愛一個小孩子,到頭來不管怎樣還是會去接受。然後轉念一想想到爸當初告訴我,把我跟妹妹送出國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希望我們能過一個比他更美好的生活。

在那個時候認清了一些長久以來疑惑的關鍵,在於一個比較性的期待裡面,身為父母,總是希望小孩能過上比自己還要好的人生,或者順利成長。爸媽也常告誡分享當初他們小時候家裡的互動還有環境,撇開經濟狀況不談,其實自己的父母對我們的關愛,遠多過於他們小時候所得到的。這兩點讓我確切的知道我沒辦法做到,我沒辦法給下一輩更好的生活,而對我自己也沒辦法給他更多的愛,因為爸媽給我的是一個我遠遠達不到的目標。其實想通以後的心情是釋懷的,畢竟認清自己能力的所在,也是這個現實環境底下的無奈。

從小在所謂經濟起飛的世代成長,爸媽那一輩努力打拼換得我們安逸無憂的環境,甚至可以出國留學移民海外。代價則是我們成為父母的時候,已經無法複製一樣的時空給下一代了。我有信心可以教育我的小孩在那種環境生存競爭,不過他應該會很恨我吧,他們的時光,已經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單純模式了。

就這樣看著其他晚輩的成長,祝福他們知道父母不惜任何代價還是會愛他們,用盡心力也會照顧他們,但是或許有一天他們會知道,這世界的殘酷有時不在於生長的家庭,而是我們與上一輩集體創造的必然結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